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奠定公平公正的价值基础,从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等维度促进金融消费公平。
为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更好地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教育宣传活动为契机,以“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为主题,促进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创新,推动解决“数字鸿沟”,省消保委保险行业消费教育示范基地在“3·15”期间,将开展保险消费知识普及系列宣传,增强消费者知法懂法的能力,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今天的宣传主题是“适老”。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人买保险容易踩哪些坑?
一、到底是定存还是保险?
多数老年人对于手机或自动存取机并不擅长,会选择银行柜台进行存取款,容易受到工作人员推荐购买理财产品。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分为代理或自营,代理的产品如基金、保险等,由第三方开发,自营产品如定存,为自有开发。
在此特别提示:消费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切记注意自己购买的是何种理财产品,如若为基金、保险等第三方开发产品,一定要看清交费期限、到期时间、收益变化等综合评估风险,与家人商量后理性购买,切勿轻听轻信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对产品信息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直接咨询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开发机构。
二、高收益还能稳赚不赔?
理财型保险往往涉及合同保底利率,假定演算利率,预定利率,结算利率,消费者在配置理财保险过程中,一定要分清销售人员说的所谓高回报,到底是哪个利率。其中,合同保底利率才是真正写进合同的确定的利率回报,其他都是不确定的。
在此特别提示:注意辨别理财型保险与其他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区别,销售人员所称的长期高收益承诺通常是指假定演算利率,往往高于市场真实回报水平,而实际收益则是浮动的,购买时注意需严格甄别。
三、退保无损失,帮您买更好的?
一些个人或组织,利用信息不对等,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特点,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并重新购买其它 “收益高”“保障全”的保险产品。本质是一些投机个人或社会团体误导消费者退保甚至阻隔其正常维权渠道,以牟取自身利益赚取高额手续费。这种恶意代理退保的行为将使消费者丧失已有保险保障,同时或面临再次投保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资金诈骗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在此特别提示:一是理性选择和购买保险产品,非正常退保会产生经济损失。二是不轻信他人代理,有问题首先咨询保险公司或监管部门,通过正规渠道、合法途径解决诉求和纠纷。三是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遇到不法侵害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