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昨天,市网信办和市公安局联合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巡回展,揭秘48种常见电信诈骗招数,微信渐成诈骗新伪装,在常见电信网络骗术中,“微信点赞诈骗”等6种骗术与微信有关。
“猜猜我是谁”“登录网址缴纳保证金”“涉嫌洗钱须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如果陌生号码发来这样的短信,千万别轻易相信,以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昨日,市公安局网络安全总队展示了48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伎俩,其中既有常见的钓鱼网站诈骗、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娱乐节目中奖诈骗,还有二维码诈骗等新型诈骗。网警们发现,除短信和电话外,微信平台也成为行骗“新宠”。在48种常见骗术中,与微信有关的达6种,包括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微信伪装身份诈骗、微信假冒代购诈骗、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微信点赞诈骗和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据介绍,利用微信朋友圈行骗更具有隐蔽性,危害性更大。例如朋友圈中常出现寻人、扶贫等“爱心传递”的文章,由于是朋友转发,更容易博得同情,文章中常会留下捐赠电话号码,多为外地号码,打过去很可能遭遇吸费电话或电信诈骗。还有“点赞有奖”需要警惕,参与者常会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商家套取完毕后,会以“公证费”“手续费”实施诈骗。
此外,随着网络支付的盛行,骗取短信验证码盗刷银行卡也成为骗子的主要手段。骗子除利用伪基站、改号软件、木马病毒、钓鱼网站来行骗外,还用上“猫池”设备(可同步拨打大批量用户电话)、WiFi和“黑盒”(银行卡盗刷器)等手段。
据公安部统计,近年来,我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数量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危害特别严重的新型犯罪形式。从涉案金额来看,以台湾人为骨干的犯罪集团危害最大,涉案金额占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案总额的50%以上,且多是千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
2014年,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与奇虎360公司成立了全国首个反诈骗联盟,以及全国首个用户电信网络诈骗举报和先行理赔申请平台——猎网平台。该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收到全国用户有效理赔申请的电信网络诈骗举报共计24886例,举报总金额为1.27亿元,人均损失为5105元;其中举报数量前十的城市中,北京居首,2015年北京电信网络诈骗806例,被骗金额585.7万元,人均损失7266元。虚假兼职、网络交易、虚假中奖、退款欺诈和虚假购物骗术上当者最多。受骗人群中,男性更容易受骗,女性人均损失金额更高,“90后”在受骗人中的比例远高于“80后”和“70后”。
市公安局网安总队民警提醒,公民应提升基本防范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尽量做到不随意丢弃快递单、火车票、刷卡购物的对账单等包含个人有效信息的单据,不要随意参加各类抽奖或免费赠送活动;不要在非正规网站填写个人真实信息;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复印件时,要写明“仅供某某单位做某某用,他用无效”等字样。
此外,网警提醒,部分诈骗电话还有明显特征,可据此识别。比如,来电显示为400的号码,是通过网络电话软件改号实现的,基本都是推销或者骗子电话,因为正规的400电话是用于企业接通客户咨询的,只能接听,不能外拨。而170、171号段的电话号码,为虚拟运营商注册,无需实名,使用成本较低,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网上发布的“工作轻松收益高”兼职招聘信息以及年收益超过25%的网上理财产品都不要轻信。此外,如对方提供网站域名时,将英文字母“I”替换为数字“1”、字母“o”替换成数字“0”、或将CCTV变成CCYV的,很有可能为钓鱼网站。
“只需要自己存99元,再介绍朋友加入,就能享受边旅游边赚钱的梦幻之旅”“发红包到某账号,就能查看美女自拍照片”……在昨日国家网信办、共青团中央、腾讯安全共同举办的“阳光公开课”全国巡讲首站上,网络安全专家们向近百名北京大学学子普及了花样百出的网络诈骗案例和防范知识。
“对‘发送红包看美女自拍照’这种消息,我建议男同学们还是用心发现身边女同学们的美,不要舍近求远啦,况且你发出去的红包一定是有去无回,这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网络诈骗。”用这样一则贴近生活而生动的案例,腾讯互联网安全策略专家金璇成功吸引了在场大学生的注意力。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新鲜事物时,容易不慎落入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的陷阱。安全专家支招,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关键的特点来判别网络传销——“拉人头、团队计酬、少量入门费,这种团体往往是网络传销。”
此外,安全专家也提醒大学生们警惕网络谣言,避免传播谣言。例如标题用词夸张的公号文章,如“吃了榴莲马上喝牛奶会暴毙”之类,不要轻信,更不要转发。
“如今的网络诈骗往往不分区域、教育阶层都可能中招。诈骗分子越来越专业,他们往往针对掌握大量精准信息的人群定制骗局、团伙作战。在校园诈骗高发的开学季,高校学子更不能掉以轻心。”金璇说。据了解,阳光公开课还会陆续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举办,以提高高校学子用网安全意识。